首页> 教学心得>如何对孩子科学说“不”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6-05-04 17:41:39

新玩具看到就要、糖果冰淇淋永远嫌不够……

爸爸妈妈们,你们面对自家宝宝的这些情况,你会对他(她)说不吗!?

说一声“不”,看似简单一个字,可要将它妥善使用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却是有着大学问的。“不”说得多了,或者说的场合不当,会导致孩子们因被管得太多而缺乏创造探索力,变得胆小退缩,或是造成叛逆心理强,难以沟通的倔强脾气;而与此相反,“不”说少了,会影响孩子自律性以及合群能力的培养,也会降低孩子未来获得成功的能力值。

对孩子说“不”的方法

帮助孩子建立规矩,让说“不”具有合理依据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规矩,这能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明辨是非对错,可以培养起儿童的自我纪律性。父母作为规矩的建立者,也是执行监督者,要能在尊重和理解儿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规则,使说“不”有其合理依据。

用“可以”来取代“不”

孩子们都不喜欢听到家长对自己说“不”,聪明的爸妈在这可学习用“可以”去取代“不”,巧妙延长孩子获得满足的时间,让孩子更多学会等待,建立自信。

实践情境

孩子在晚饭前要求吃冰淇淋,家长如果说:“可以啊,饭后我们一起吃个冰淇淋,现在你可以过来帮下忙准备准备一下碗筷,好吗?”相信这要比直接说:“不行,饭前不能吃冰淇淋!”要好很多。

灵活拒绝,提供孩子选择权利

生活中,家长们要学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合理的拒绝却能让孩子从中感觉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力。特别是1-3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家长要多鼓励他们做一些简单的选择,帮助培养宝宝独立性。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选择不宜过多,“二选一”是最理想的方式。

实践情境

周末孩子在作业末完成的情况要求先玩一会,如果父母说:“上午你可以玩一小时,但如果你这会儿把作业完成了,下午我们可以一起去游乐场。”

引导孩子亲自示范

讲道理说事理是需要,但更有效的方式往往是家长能亲自示范,这会比用语言上说:“不能如何、不能怎样……”见效收获更快。

实践情境

孩子随兴涂鸦在墙体上,先不要急着打骂教训。家长可以考虑带上孩子一起去采购修补墙体的工具,共同劳动把涂鸦磨去,让孩子参与到修复行动中,在体验劳动的辛苦之后,再明确说明道理,并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涂画用具。

严肃的态度与坚定的语气

父母拒绝孩子时,即便没有用“不”进行表达,也要有严肃的态度、语气要坚定沉稳。面对孩子沟通时,要有目光接触,让自己的面部表情传达出认真严肃。使孩子一看就知道,这样的表情意味着“他们犯规了,需要停下!”

实践情境

幼儿将马桶当作玩具,父母具有的成人对“脏”的观念,导致家长们一把从孩子后面抱走他们或用拍、拉等动作进行阻止,嘴里说着一连串的:“不行……”。其实,在表达这个说“不”行为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理解,如能面对面指着马桶告诉孩子“臭脏”,并配合表情和动作,这样孩子一定更能理解家长要传达的拒绝意义。

这些办法,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