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心得>情绪管理,从接纳孩子的负性情绪开始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5-12-28 13:16:39

关孩子的负面情绪,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

(一)责怪孩子之前,先想一想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情绪”,所以下面列举的几个例子,我并不说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重点是让家长对比一下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

 

[网友1]

我儿子个性太强,脾气暴躁,如果你不满足他,他就哭闹,偶尔还打人,怎么说都不听,这让我很抓狂,有时候忍不住就打他几下。当你使用“抓狂”这样的词语时,说明你自己的情绪就不好。你希望孩子听话、温顺,但是孩子没有让你满意,于是,你愤怒,那么,为什么你的孩子没有这样的权利?孩子遭遇让他不满意的事情时,他为什么就不能愤怒?既然你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你忍不住想“打”他,为什么他就应该控制住想“打”你?孩子发脾气,一定是有原因的。“以暴制暴”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激化。这里的“暴”,可以是语言暴力、行为暴力,甚至表情暴力。

[网友2]

我的孩子坐不住三分钟,干什么事情都没耐心,给他讲故事讲一会他就跑了,陪他搭积木搭一会他又跑了,是不是有多动症啊?我愁死了。当你使用“愁死了”这样的词语时,说明你自己的情绪就不好。你说孩子没有耐心,那么,你有足够的耐心吗?

如果有耐心,你一定会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强迫;

如果有耐心,你一定会激发他的兴趣,吸引他的注意力;

如果有耐心,你一定不会只是犯愁,而应该去动脑筋想办法。

[网友3]

我的女儿很骄气,她朝别人要东西,如果别人不给,她就伤心地哭,

还有拼图,要是没拼出来,她也会伤心,其实又没什么大不了的。她这样下去是不是太脆弱了?以后经不起一点挫折咋办?看见笑妈一直在鼓励孩子坚强,我觉得我的教育好失败啊。当你使用“失败”这样的词语时,你自己的情绪就不好。

你的教育目标是让孩子坚强,但是,孩子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于是,你感觉很沮丧,你也很受挫,你还觉得自己失败,对吗?那么,为什么孩子没有这样的权利?当她的目标没有实现的时候,她为什么不能伤心?不能沮丧?

三个简短的例子,我想说的是,孩子是一个“人”,是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包括正面的:喜悦、快乐、幸福、自信、轻松等;(这可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也包括负面的: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哭闹、发脾气、任性、急躁……常常会感觉到很“烦”!

孩子歇斯底里,父母心中的怒火也在燃烧,直到喷发出来。但是,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难道我们大人就没有这样的一些负面情绪吗???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我们自己做到了吗?

当我们遇到困难,我们不会害怕退缩吗?

当我们遇到打击,我们不会沮丧难过吗?

当我们的愿望没有满足、目标没有实现,我们不会悲伤吗?

当别人干扰自己、强迫自己、伤害自己的时候,我们不会愤怒吗?

……

将心比心,我们为什么要苛求一个小孩子那么完美?如果父母动不动就发飙,就别责备孩子任性急躁,自己不也是如此吗?一方面希望父母树立榜样,一方面也希望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情绪”。

有一句话,我相信大家都听过:“如果发生紧急事件,请家长先把自己的氧气面罩戴好,再帮孩子戴上。”没错儿,这是乘坐飞机时的提醒标语。

面对问题时,父母唯有先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才能帮助孩子调整情绪。

 

(二)情绪本身不是坏东西,负面情绪是正常的!

我们可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觉得负面情绪是一个不好的东西,不容许它的存在,它一旦出现,立刻就否定自己、压抑自己。诚然,“情绪”影响着人的理智和行为,在负面情绪下,我们时常会做出一些不冷静的事情,伤害到别人,也伤害到自己,过后又悔恨不已。但是,错的不是“情绪”本身,而是我们对待情绪的态度!情绪是我们真实的感受,是生理和心理的本能反应,是正常的!所以,当孩子在生活中流露出负面情绪,不要把它想的多么严重。也不要急于指责孩子,纠正孩子,埋怨他多么“烦人”,这样做,等于否认了原本正常的负面情绪。

情绪并不是一个坏东西,幸福的人、成功的人,都是善于管理情绪的人,把压力变成动力,在挫败中寻找希望,利用机会挖掘潜能。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接受情绪。所谓接受,就是不加指责地承认情感的真实性,不加指责地承认任何人都有产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权利。所以,要让孩子明白,即便是生气、伤心、急躁这些负面情绪,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这本身不是一件“错”事。(当然,和孩子沟通情绪产生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负面情绪有时候是一种能量,是有意义的,比如恐惧,因为害怕火灾,所以我们小心使用电器,避开危险。但是如果产生偏激的恐惧心理,则会带来不良影响。接受情绪,是一种坦然的轻松的态度。负面情绪,不能压抑,不能积攒,否则会憋出内伤,需要合理的宣泄渠道,需要及时的释放。下文会说。

 

什么是情商高?

我承认我不高兴,我不满意,我接受自己的精神状态,但是我不会让这个情绪控制我的生活,我会解决问题的。

(三)情绪是一个信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内心。

小孩憋不住话,憋不住尿;

大人憋得住话,憋得住尿;

老人憋得住话,憋不住尿。

上面这段话有点俗,却反应了人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孩子是最不懂得掩饰情绪的人,啥也憋不住,所以,孩子表达出来的情绪,就是他内心世界传递的信号。

正面情绪是他高兴、他满意,负面情绪是他不满、他失落,通过这个信号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比如,你帮孩子穿衣服时他反抗大哭,因为他想自己穿,他闹独立;比如,你把玩具给其他小朋友时他尖叫,因为玩具是他个人私有的;比如,老师说了他两句之后不愿意再去幼儿园,因为他不能承受批评;

情绪本身没有错,情绪背后的原因,有的对有的错,值得深思。所以,首先接纳孩子,了解孩子,才能进一步帮助孩子成长。孩子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大人能做的事,他也想挑战,但是因为能力有限,很多事情又做不好,所以,他会发火,会气急败坏,会沮丧难过……

如果否定孩子的表达,就等于说“你的情绪是坏的,你的感受是错的。”

不如换一种态度:宝贝,你看起来很伤心/生气/烦恼……

妈妈尊重你,理解你,并完全接受现在这个有情绪的你!

(四)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时,家长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应该怎么做?

(1)拥抱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

(2)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情绪。

(3)倾听,用心倾听,读懂孩子的情绪。

(4)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不急于下判断。

(5)与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和引导他自己想办法。

孩子闹情绪时,家长不应该怎么做?

(1)不要嘲笑孩子的情绪。

比如,你怎么垂头丧气的,哪像一个男子汉?有啥好怕的?

(2)不要给孩子的情绪贴标签。

比如,真是爱哭鬼,太讨人厌了,狗都嫌!

(3)不要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给他讲大道理。

比如,我不是跟你说过很多遍了嘛,玩具要跟小朋友分享。

(4)不要“以暴制暴”,不要恐吓,造成恶性循环。

比如,你还吵,想挨打是不是?

(5)不要让孩子利用情绪威胁你,不要当孩子情绪的“奴隶”。

比如,别哭了,不哭妈妈就带你去吃麦当劳。

 

(五)怎样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

如果你已经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那么下一个问题自然就是:怎样合理地宣泄?怎样及时地释放?

就像洪水袭来,为它修一条通道,它就不会泛滥肆虐。

这对一个人形成乐观积极的性格,有很大作用。

(1)让孩子和“情绪”呆一会,哭就哭一阵。

(2)找一个专门的发泄工具,比如枕头。

(3)画画,涂鸦,尽情地把心中的不满都画出来。

(4)唱歌,随便什么词什么曲,瞎编乱造也行,吼吧。

(5)体育锻炼,去打球,去跑步,全身舒展,打通经脉。

(6)户外旅游,开阔心境,放松情绪。

(7)在家里布置一面“心情墙”,每天把自己的情绪写/画出来。

(8)如果孩子年龄大一些,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整理情绪。

(9)倾诉,让孩子学会倾诉,跟同学、朋友,当然父母也是倾诉对象。

(六)关于“情绪”,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1)教孩子认识情绪,体验情绪。

准备一些情绪图卡或者表情脸谱,让孩子认识各种情绪;或者玩角色游戏,编故事,家长和孩子一起表演各种情绪。

(2)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伤心是一种什么感觉?伤心的时候你最想干什么?做什么事情你就不会再伤心了呢?你为什么生气了?你怎么样才能舒服一点?

……

(3)让孩子学会洞察他人的情绪。

看看那位阿姨怎么了?她为什么皱着眉头瞪着叔叔?旁边的小朋友为什么哭了?你该怎么帮助她呢?妈妈今天不高兴,因为宝宝把饭全撒在地上了,你现在怎么做?

[结束语]

你若想要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就一定要允许孩子把他的各种情绪都自然地表达出来!你越能够坦然地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越容易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变得积极乐观。接纳孩子的所有感受,并不是溺爱孩子,并不是意味着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我们容许孩子所有的情感,但这并不等于行为上的纵容!只有当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被许可时,才会变成溺爱。

比如,孩子不高兴时打人、骂人或摔东西,我们首先应该尊重、理解和接受孩子本身的情绪,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不高兴,妈妈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也会生气;然后,倾听他的内心想法(他究竟想达成什么愿望,为什么);进一步与他交流,帮助他通过其他途径去释放情绪,帮助他解决问题;最后要让他明白,打人骂人摔东西的行为,是不对的,不能容忍。

实际上,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和理解了,他反而更能遵守我们在“行为”上给他设立的规则和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