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美术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既直观又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美术教育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很多大师的美术作品反而画得像孩子的涂鸦,就是因为他们保留了孩子的纯真,所以一定要保留孩子对绘画最原始的感觉。
幼儿是美术教育的对象,是美术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美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意义。
1美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有利于右脑的发育: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
锻炼协调性,提高创造性:美术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如手工制作,通过手的操作,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准确性。经常锻炼,幼儿就会大胆构思,进一步开发智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2美术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因此,通过绘画、手工操作指导幼儿如何思考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重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的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
有文章说,瑞典的小学生三年级前几乎没有文化课,他们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玩,用来探索美术、音乐之类,文化课在整个小学阶段无足轻重。可是他们科技文化并不落后,瑞典是全世界人均发明专利最多的国家,是全球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发达国家的教育显然侧重创造力的培养,美国的中小学校是非常重视美育的,但是并不是要培养很多艺术家,而是要“借鸡生蛋”,是要借美术教育之名,让孩子更聪明,更健康,更有活力。也就是说小孩子学绘画其意义应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绘画技术本身。
美术教育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人的思维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智力发展只有两种思维均衡发展才是最好的。也就是说少儿学习必须促进智力平衡发展。但是如果孩子学到的是模仿老师传授的绘画技术,学到的是描摹对象的能力,这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不给孩子机会去自由想象,他的想象力就不会因为学美术而获得提高,他的形象思维就不会因此获得发展。因此如果少儿学习美术仅限于所谓的基本功,也就是规范技术的掌握,那么他就会丢掉发展形象思维这个更宝贵的机会。
绘画是培养好奇心的有效途径:喜欢绘画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关注常人不屑于关注的事物,而且常常涉猎面很广,旅游、探险、考古、摄影、民俗、各门类艺术等等,从工作到生活各个方面。这些连带的丰富的兴趣爱好不但可以极大的丰富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同时也拓展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增强人的社会竞争力。因此,美术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以点带面,培养一个人广泛的兴趣。
绘画对少儿具有娱乐功能:娱乐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他的权利。没有足够的娱乐,孩子身心不可能健康发展。绘画是他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最安全、最经济、最高尚、对身心健康最有利的娱乐。
编后语: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对幼儿园来说,就是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科学保教。坚决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教育司二司司长郑富芝表示,未来将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严格规范小学招生和起始年级学习,严禁小学以各种名义进行选拔性入学考试。所以,家长们别再担心了。让还在幼儿园的孩子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