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心得>培养幼儿物权意识的重要性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1-02-01 18:41:18

中国家长们一直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如家长期望的那般,被教育的十分乖巧,成为“别人家长”眼中的好孩子。然而在学校里经常受欺负的却往往也是这些乖巧的"老实"孩子。难道是家长们所坚持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吗?是……又不全是。作为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懂礼貌、守规则,这些都没有错,错在教导孩子这些之前,没有先让孩子拥有物权意识。物权意识的缺失对幼儿医生的发展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影响。

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当中有一种人格定义——讨好型人格。这种人格一般表现为:一味的讨好别人,进而忽略自己的感受,不懂得拒绝别人,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没有原则的“善良”,以讨好他人为目的的委屈自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一个“受欢迎”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童年时期的物权意识敏感期过得不安全。家长一味要求孩子分享好东西、懂得谦虚、凡事以他人为先。这类教育中,儿童不断弱化自己的需求,一生委曲求全。

容易养成霸道自私的性格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家中宝”,大人总是想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的要求。好吃的总是舍不得吃,想全部让给孩子,长辈的私人物品只要孩子喜欢也直接送给孩子。在孩子心中,爸爸妈妈的都是属于自己的,爷爷奶奶的也是属于自己的。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认为一切都可以由他来支配,慢慢变得霸道自私。

物权边界的模糊使小偷变大偷

很多在成年后有偷窃行为的人,都是从小时候小偷小摸并没有正确引导开始的。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家长疏忽了物权意识的培养,孩子喜欢别人的玩具就帮他拿来玩,孩子在学校拿回同学的东西不仅不及时制止还纵容包庇。这样的孩子会渐渐的对物权边界模糊,从而“小偷变大偷”。家长要正确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一岁之前的孩子没有物权意识的概念,从一至三岁起物权意识开始慢慢形成,会霸占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家长,要如何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物权意识是孩子可以自主的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如:受教育权、生存权、健康权、物品归属权……),保护自己不受到他人的侵害。

不要强迫分享,除非孩子愿意,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意愿。教育孩子分清借与偷概念,不要抢夺属于别人的物品,尊重别人的物权。弟子规道:"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让孩子懂得不经过别人的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是偷盗的行为。如果孩子出现不恰当行为,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让他意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培养物权意识。家庭生活中,收纳物品时多使用"我的"、"你的"这样的词汇,给孩子强调物品的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