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狭义的美育是指“艺术教育”,一般的定义认为美育是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是指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无论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六艺”的“艺”,还是外国古代的“七艺”中划分的“音乐”教育,都属于“美的教育”,从他们的共同点来看,都以某种外在的形式来陶冶人们的内在,使人们产生一种“美的感受”这种感受可以使其忘掉某些外在的痛苦。
从人体的生理方面来讲,美育具有协调、净化审美主体心理的功能,它可以对人的生理产生刺激作用,如果这种刺激作用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整,则可以促进人的生理健康,甚至是某些生理疾病得到改善和治疗。回归到教育方面,美育有利于大脑区域的开发与锻炼,让人们在记忆、逻辑等方面都更胜一筹。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意见》中强调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从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四个维度进一步强调美育的价值功能。同时《意见》指出应当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阶段。
提起美育,人们马上就会想到美术或艺术教育,想到对音乐、舞蹈的艺术培训,然而美育≠艺术教育,美育从来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手段之一,而不是核心。艺术教育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而美育是对道德美、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等方面的引导教育,如果仅仅重视对音乐、舞蹈等技能的培养,这其实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孩子的技能的确有所提高,但是却缺少了内涵。
美育的教育核心不应当仅仅放在技能的提升上,而应当以技能为桥梁,坚持“以人为本”,将审美的理念渗透于各个学科、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感觉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最终成为一个个拥有较高审美趣味、审美品格的人。
美的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与情感教育,教会人们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价值世界里,如何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生存、进而学会艺术化的生活。情感是一个有层次的动态结构,可分为本能情感、审美情感与理性情感。人的情感的发生与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由本能情感到审美情感再到理性情感的建构过程。
美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努力,家庭中有许多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优点,家庭美育对儿童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少年时期模仿力强,辨别美、丑的能力差,是人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所以家长的表率作用尤其重要,因此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使个人的言行举止,接人待物,穿着打扮,品德行为等方面都能体现家长应有的气质和风度,给孩子美的影响,感染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情操、积极乐观的性格。
让孩子接受美育,并不是要把每一位孩子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希望孩子能够具备“美”的素养,并将美的概念融入每一个学科中,让他们不仅拥有学识,还拥有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要不断地探索美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