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心得>用科技新知拓展艺术教育前景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9-04 09:38:38

高等艺术院校正在寻求顺应时代趋势、融合现代科技的转型发展之路,探索培养既熟稔创作原理又精通科技手段、善于运用新技术进行艺术创新创造的复合型人才。

高等艺术教育应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艺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度融合,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培养“艺术+科技”复合型艺术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呼唤。机遇与挑战并存,高等艺术教育应继续与时俱进,用科技新知拓展艺术教育的广阔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艺术素养。”科学技术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艺术的进步常常借助于科技的突破与创新。力学规律的掌握和新材料的应用,进一步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建筑艺术;视觉暂留原理的发现和摄影机的发明,催生了多姿多彩的电影艺术……近年来,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文艺创作,带来愈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数字科技对艺术的创作、传播、接受乃至生态都产生了影响,也为高等艺术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下,高等艺术院校正在寻求顺应时代趋势、融合现代科技的转型发展之路。不少院校在传统艺术类专业以外,尝试开设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新兴交叉专业,如数字艺术、艺术经济、智能交互设计等,探索培养既熟稔创作原理又精通科技手段、善于运用新技术进行艺术创新创造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等艺术院校在现代信息技术类课程占比、理工科师资尤其是信息技术优质师资储备、艺术和科技师资交流互通、学生实践机会创造等方面还有不小进步空间。抓住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型艺术人才,高等艺术教育的探索正在路上。

坚持培根铸魂,注重文以载道

思想内涵的表达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目的。数字时代的艺术人才培养要遵循这一理念,让学生懂得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是艺术的灵魂,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使命。高等艺术教育要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青年文艺人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培养学生用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

科技越是发展,艺术人才驾驭技术的能力越是显得重要。从当前的艺术实践来看,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延伸,科学、人文与艺术多维度交叉融合,催生了一批文艺作品,有力推动了文艺创新。与此同时,也存在形式感强却缺少文化内涵的现象,创作容易流于科技元素的简单堆叠。针对这类问题,高等艺术教育应重视文学、历史、哲学等文化类课程,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引导学生创作出有人文底蕴、思想内涵、科技新意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在新型艺术领域实现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

当今时代,数字科技使全球互联互通,日益频繁的艺术交流发挥着以艺通心的独特作用。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我们的艺术人才培养一方面要放眼世界,让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提炼中国文化标识、用数字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具有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担当;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方寸天地,走向火热现实,去感受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和社会变迁,创作出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展示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

提升数字素养,促进“技”“艺”融合

随着科技进步,文艺创作方式发生变化,人们可以在海量数字资源支持下利用数字工具开展设计与制作,丰富了创意源泉,提高了创作效能。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高等艺术教育应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变学科专业独立发展的思维定式,打破过于细化的专业壁垒,加强艺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度融合,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应当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视角出发,设计课程体系、编写课程教材,更新高等艺术教育的教案、教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技术思维,开阔创作思路,提升艺术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要培养学生应用人工智能、动态视觉设计、三维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手段进行艺术实践的能力;也要帮助学生提升数字素养,辩证认识新技术,正确驾驭新工具,开辟艺术新境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艺术人才培养实践中,新的探索正在进行。比如综合利用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打造“微专业”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学生可自主选修“数据智能与服务设计”“可持续与生态设计”“数字文化创新”等课程模块,实现自我提升。高等艺术院校还可以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实施学科交叉培养。如南京艺术学院与相关单位联合,共建“艺术与科学创研中心”“听觉感知与视听融合实验室”等科技赋能艺术的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以工作坊等形式邀请师生共同研讨、创作,产学研相结合,将艺术与科学碰撞出的思维成果转化为新颖独特的文化产品。

拓展产业视野,对接社会需求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建筑业、旅游业等领域融合发展以及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的思路。在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艺术设计与内容创作、营销传播、管理运营等环节联系紧密,从业者既要有艺术专业能力,也要有产业运营视野。为此,高校艺术类院系可与行业协会、优秀企业进行常态化合作,聘请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还可以主动跨院、跨校组建项目团队,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助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技术,高等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接触文化产业前沿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从而使艺术人才树立开阔的产业思维,具备适应文化新业态的多种职业能力。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艺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在艺术能力培育上,兼顾基础理论、动手实践、创新创造、数字素养;在艺术思维培育上,融合价值立场、文化底蕴、科技意识和产业视野。我们要积极探索以现代技术赋能艺术教育的创新路径,用数字技术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强化艺术平台建设,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方式,培养更多能够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的新时代艺术人才。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人才。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培养“艺术+科技”复合型艺术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呼唤。机遇与挑战并存,高等艺术教育应继续与时俱进,用科技新知拓展艺术教育的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