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而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创造力、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艺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通过艺术教育改革赋能思政建设,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强化思政引领,确保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首先,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性,明确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应加强对思政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引领能力。其次,在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应强化思政元素,将艺术与思政有机结合。例如,在艺术欣赏、创作等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再次,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相互借鉴和创新。例如,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创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重大意义。
创新课程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艺术专业课程。第一,高校可以开设跨学科课程,如“艺术与思政”“艺术与社会”等,将艺术与思政有机结合。通过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第二,高校可以增加艺术实践环节,如艺术创作、演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实际意义。同时,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第三,高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艺术家等开展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就艺术与思政的结合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通过交流和互动,促进教师和学生对思政元素在艺术专业课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发挥艺术教育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首先,要挖掘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作品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艺术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通过欣赏、分析和创作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其次,要强化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可以通过开设美学课程、举办审美讲座、组织艺术展览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美的魅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再次,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可以通过创作、演出等艺术实践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最后,艺术教育具有传承和创新文化的功能,高校应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第一,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高校可以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将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可以包括图片、音频、视频、课件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建,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第二,开发在线课程。高校可以开发在线课程,将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内容以在线课程的形式呈现。在线课程可以包括视频教程、互动讨论、在线测试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同时,在线课程还可以实现远程教育,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第三,高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例如,可以利用动画、视频、音频等技术手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加丰富、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四,高校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为教学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支持。同时,数据分析还可以为教学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艺术教育改革中,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可以与企业、社区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应将思政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实际意义。此外,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展览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在艺术教育改革中,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懂艺术又懂思政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可以开展培训、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应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