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够理想,那我们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怎么让话说的有劲、有力量呢?第一就是寻找动力。因为动力是实现梦想的关键,如果没有动力,他的梦想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寻找动力的目的是什么呢?引出渴望
如果孩子这次考的刚刚及格,回到家你就对孩子说:“你看你考成这样,怎么办啊?”大家想想,孩子会怎么说?孩子会给无数的说法,摆在我们家长面前,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说孩子的反应了。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他自己的能量也是下降的,他自己也是不舒服的。如果我们这时候再聚焦他“成绩不好”的这个结果时,再聚焦“你就是不努力”,我们就依然在一种负面能量当中与孩子沟通,去指责他的不恰当行为。如果我们去指责他了,想想他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他的能量是急剧下降的,是不可能想要再去改变的。跟孩子沟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调整、改变他过去不恰当的行为,所以就不要再对孩子说那些负面的话了。
那我们怎么说呢?“孩子,你这次考试及格了。那你希望自己考到什么样的成绩?你理想的状态或成绩是什么呢?”或者,我们干脆把已有的成绩暂时放在一边,跟孩子说:“考试已经结束了,你希望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这时候孩子可能会说:“至少进前十名吧/至少及格吧/至少应该比原来好吧!”“好,这些想法都很棒。”
有的家长可能会困惑:孩子这么说,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啊,这不是说明孩子光会练嘴皮子吗?下面我就要跟大家探讨一下怎么样和孩子一起寻找动力,找出渴望,具体做法到底是什么。
具体做法
1. 把渴望变成目标
刚才孩子期待的是什么?“我要进前十名、我要及格…… ”这些就是渴望,我们就要想办法帮孩子把这些渴望变成目标,告诉孩子:“好,这就是我们下学期要实现的目标。”
2. 把目标变成文字
出现了目标不够,还要把目标变成文字,用一句话写出来。为什么要做这一步呢?其实这是一个细化目标的过程,也是一个沉淀想法的过程。有时候,一些渴望并不能成为有效的目标。变成文字有个好处,就是你能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到底要实现什么。
这里有几个具体要求,一是尽量把文字控制在15个字以内,第二个就是不要有负面的词,第三个一定要强调是谁的目标。另外最好加上时间期限。
3. 把文字变成画面
为什么要把文字变成画面呢?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有语言。语言有一个非常大的特性,就是语言的后面是跟着画面的,画面有可能是过去的,也有可能是未来的,所以这是人拥有的一个财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
怎么变成一幅画面呢?比如孩子想考进前十名,就让孩子设想如果进入前十名的画面,问孩子如果真的实现这个目标,那这幅画面是什么样的。如果孩子形成不了那幅画面,那至少说明一点:这个目标不是孩子内心渴望的。
要让孩子在画面中清晰地看到自己,问问孩子在那幅画面中你是什么样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画面的魅力就是让孩子全方位的感受,视觉、听觉、触觉……把他所有的表象系统调动起来,给孩子一个验证,那到底是不是他想要的。
4. 把画面放心里
把画面放心里,就是要把远处的理想拉到眼前,并且要把它融进自己的内心,这叫“以终为始”。其实让孩子把画面融进自己内心,触动到他的时候,他的动力就激发出来了。
所以,具体的做法就是把孩子“没有考好”的这个问题变成他的渴望,把渴望变成目标,把目标变成文字,把文字变成画面,再把画面拉到眼前,融进自己的内在,这就形成了动力。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激发孩子改变的意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