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心得>怎样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6-03-04 09:18:4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巨大动力。兴趣可以满足小朋友无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力及动手动脑的能力。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但是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利用童话语言

用童话的语言指导小朋友不断提高绘画水平,是小朋友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孩子在画葫芦时,下笔时画得太小了,想画另一张。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妨有意地“误解”道:“葫芦妈妈身边长了一棵葫芦宝宝,你先画了小宝宝,妈妈长得什么样,快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孩子一听,高兴了,马上在小葫芦旁边又画了一些大葫芦。

童话式的评语还能对孩子的每一点发现、创造和进步给予温馨的表扬、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手工活动也是绘画

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动。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象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小朋友所喜爱。

更何况,小朋友在捏泥、撕纸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例如:为了让小朋友感知、理解对称,爸妈可以先让他们玩染纸。通过折叠、印染等一系列活动,他们感知了对称,在绘画时,画对称物体丝毫不会觉得困难。

不妨给孩子丰富多彩的水粉颜料、若干报纸、画笔,把他请到厕所去。在那里,白色的瓷砖是最好的作画场所,而大面积鲜艳的色彩更是孩子们所热爱的。他可以按他心中的想法随意作画,画错了也不用胆战心惊,擦掉就是了。

就在这样随意轻松的游戏中,他知道了颜色的变化,提高了绘画的自信心。当然了,树叶贴画、各种印画都能在任何地方进行。

给幼儿想象空间

家长看完孩子的绘画作品时,往往第一句话就是:“你画了什么?”当孩子回答不出时则加以责备,孰不知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如果父母换一个角度,一边欣赏孩子的画,一边用语言去描述孩子的画,并不时地问孩子:“我说得对吗?”“你是这样想的吗?”孩子的想象力便会像长了翅膀一样。他会回应你,告诉你他画的是什么,每一个线条所表达的意义。

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语言能力、逻辑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了发展,而孩子也会因为你喜欢他的画、懂他的画而更爱你,亲子关系也会更融洽。

共同协作完成作品

孩子还小,生活上需要大人照顾,很少有机会获得成功感,那么,就和他一起协作画画吧。

在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前,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来分配你该做什么,不用说,孩子一定会把他认为有困难的部分分给你。父母在做的过程中,完全把孩子当成一个小老师,不断问他,“我这样画对吗?”“我这样剪可以吗?”其实你是在潜意识教孩子正确的方法。作品完成后,告诉孩子因为有了他的帮助,这幅作品才那么漂亮。在孩子体验成功感的同时,他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绘画让孩子学到什么

有利于右脑发育

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

绘画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

锻炼协调性

美术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不但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还可以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准确性。经常锻炼,幼儿就会大胆构思,进一步开发智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曾有文章说,瑞典的小学生三年级前几乎没有文化课,美国的小学生二年级也还是大字不识一斗。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拿来玩美术、音乐之类。这话可能有些极端,但是人的思维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智力发展只有两种思维均衡发展才是最好的。不给小孩子机会去自由想象,他的想象力就不会因为学美术而获得提高,他的形象思维就不会因此获得发展。因此,如果少儿学习美术仅限于所谓的基本功,也就是规范技术的掌握,那么他就会丢掉发展形象思维这个更宝贵的机会。

培养好奇心

喜欢绘画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常常涉猎面很广,旅游、探险、考古、摄影、民俗、各门类艺术等等,从工作到生活各个方面。这些连带的丰富的兴趣爱好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同时也拓展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增强人的社会竞争力。绘画无疑是培养儿童好奇心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人的童心和青春活力的有效途径。